汕尾海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监管优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促进汕尾市外经贸发展。去年该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总值为149.15亿元,其中出口56.68亿元,进口92.46亿元。
全面“触网”,让企业享受海关改革便利。 去年以来,汕尾海关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通过举办政策宣讲暨业务推进会、建立疑难处置机制、深入现场答疑解惑、指定专人进行业务指导等,实现海关、地方口岸部门和企业有效互动。据省政府口岸办通报,汕尾市“单一窗口”报关覆盖率已提前达到30%的要求。与此同时,该关持续深化“互联网+海关”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价格预审核/提前归类”、“自报自缴”等措施,目前汕尾关区已有5家联网监管企业及3家使用电子化手册加工贸易企业实现依托QP报关软件等向海关申报,享受“互联网+海关”建设成果;加快推进“互联网+加工贸易废料内销网络交易”业务改革,力求为企业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营商环境,目前已有2家加工贸易试点企业完成相关系统注册等前期准备工作。
提前布局,推进跨境快速通关业务。按照海关总署有关规定,自今年1月1日开始,除四种特殊情况外,海关将不接受转关申报。针对这一政策的实施,汕尾海关提前布局,积极为保留汕尾地区唯一进出香港陆路查验通道多方谋划。一是成立调研组对汕尾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专题调研,深入有关企业了解情况,听取企业的需求,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二是牵头联合市商务局、汕尾车检场负责人和有关企业走访汕头海关监管处,就开展跨境快速通关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三是参加汕头海关跨境快速通关调研组赴江门海关和黄埔海关东莞长安办事处进行现场调研并取得预期效果。目前,汕尾进出境货运车辆检查场已纳入粤东地区2个跨境快速通关业务试点之一。
暖企行动,措施实在成效明显。汕尾海关首先切实采取措施去繁就简缩短通关流程。通过精准发力、放管结合,压缩非必要的事中人工干预,简化通关手续,提升货物流转速度,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去年,进、出口货物的海关通关时间分别为3.76小时、0.06小时,同比分别缩短70.1%、53.8%;辖区企业税款缴纳的电子支付比例达到98%以上,位列汕头关区前茅。其次,该关精心培育高资信企业。对辖区重点企业给予“一对一”指导及“量体裁衣”式服务,积极开展AEO(经认证的经营者)政策宣讲,鼓励优质企业运用AEO制度享受优惠通关便利,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三是该关着力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联合市商务局等单位共同开展关区跨境电子商务调研,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平台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并加强宣传确保企业及时了解享惠政策。四是该关还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关区加工贸易保税业务,对企业普遍易发差错进行集中法律宣讲,减少企业程序性违规几率,促进加工贸易业务的平稳拓展。
维护贸易秩序,营造公平营商环境。汕尾海关严密废塑料进口监管,严格执行海关总署“三个100%”查验和“三个一”的监管规定,防止伪报瞒报;积极开展废塑料专项稽查行动,查实9家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存在不规范运作情况并及时通报环保、财政等有关部门。同时,该关加强对煤炭的原产地核查,运用信息系统核对航线轨迹,及时掌控运输工具申报、停靠、装卸等情况,通过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加大监控力度,坚决杜绝从朝鲜进口煤炭的情事发生。该关充分发挥缉私警察打击走私“排头兵”作用,推进缉私、监管、稽查形成打私合力,并结合“国门利剑2017”“国门勇士2017”等专项行动,积极参与汕尾市各项反走私综合治理行动,为摘“毒”帽、扫荡旧服装市场尽职尽力。